核心思想:
自古以来,人类聚居地与河流的兴衰唇齿相依。伴随近代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用水”和“治水”工程简单地迎合“以人类为中心”的目的,拦河筑坝、河道裁弯取直、开发河滩、围湖造田、防洪建堤等工程在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撑的同时,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生生境的复杂度,使得生态水文过程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造成河道淤积、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衰减和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等问题。
欧美一些国家已认识到河流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积极开展相关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其中,瑞士提出再自然化的设计理念。
1979—2012年间瑞士共执行了848个河流生态修复项目,总计修复的河流长度为307km,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规划、实施、管理、维护以及评价经验。图尔河(Thur River)流域的防洪及生态修复工作经过多年的经营,在瑞士国内被公认为同类型项目的先锋。
图尔河的概况
图尔河全长131km,集水面积1750k㎡,是瑞士东北部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圣加仑州东南部的森蒂斯峰,途经具有丰富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地区,最终在瑞德边境汇入莱茵河(图1)。由于河流沿线缺少调蓄湖区,导致剧烈的季节性流量差异(流量最小值为2.2m³/s,流量最大值为1130m³/s,平均流量为47m³/s),与莱茵河交汇处更形成瑞士中部最大的洪泛区,面积接近400h㎡。历史上这一河段曾经蜿蜒曲折(图2),沿岸栖息着多样的生物群落。
防洪治水观念的革新与项目概况
(1)防洪治水观念的革新
图尔河流域早期的防洪治水观念过于依赖水利和工程技术,通过改弯取直、防洪建堤和拦河筑坝等措施使洪水快速通向下游,导致河道沿岸的湿地消失,大批生物被迫迁徙或灭绝。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及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天然洪泛区域不断减少,洪水最高水位和时段洪峰流量一涨再涨,矛盾不断激化。
1980年代起,伴随理论和技术的革新,苏黎世州意识到治洪的方法需从局部河段的洪水防范转变为对整体流域的综合治理,通过动态化、自然化和多元化的综合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水体动态和自然过程,逐渐加强并恢复整个流域的水体和生态安全。1983年起,州政府分阶段推进图尔河全流域的防洪与自然修复工作,致力使河流沿线的水安全维持在更高级别,并着意提升河段生态质量;项目前后持续约20年。
(2)项目概况
范围:项目自1998年起筹备,经历战略规划、初步调查、项目规划、执行施工和投入使用五个步骤,2008年启动的施工期历时12年,分为两个阶段,涉及图尔河末端5km河段约470h㎡的国家级河漫滩保护区。
目标:以实施主动综合管理为治理主旨,项目具有多重目标:保护河口及周边区域免受洪水泛滥的影响,为珍稀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地,改善弗拉赫农业区的生产条件,使漫滩湿地重新成为人们的游憩区。
专家:项目组聘请来自林业、农业、土壤保护、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技术支持,而项目附属监督委员会则负责监督并提供建议(图5)。由于涉及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征用及融资等重要问题,项目组通过多方磋商以协调各方利益。
资金:根据2006年苏黎世州通过的无反对票决议,项目的总成本预算为5360万瑞士法郎,其中苏黎世州、联邦政府和埃格利绍-格拉特费尔登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KWE: KraftwerkEglisau-Glattfelden AG)分别投入2600万、1800万和900万瑞士法郎。
项目理念及具体措施
(1)项目理念
项目将自然保护视为防洪规划的重要环节,明确摒弃渠化河道的传统做法,通过长期监测和研究,掌握流域水文过程,并将该河段的防洪策略置于整个流域防洪规划的大框架中,通过改善河道内的行洪能力、提高洪泛区的涵水量实施防洪,并开展河口段的自然修复。
(2)具体措施
推演理论模型
项目组综合分析了历史上图尔河的河流形态、水文、地质等资料,并基于河道水力学特性和地貌学特点推演理论模型,获得河口区修复的“意向景象”
实施岸线“释放”
图尔河在实施岸线“释放”后将恢复自然蜿蜒的状态,其中:1在埃利科桥以西的两河交汇处将产生淤积并逐渐恢复以前的自然形状,由于两河交汇处河岸尖细,形成的阻力较低,过去的多支流三角洲景象将会再次出现;2在埃利科桥以东,由于东端埃格兰克河段正处于河流从南北向转向东西向的急拐弯处,而河流南岸紧邻州立公路,此段岸线仍需通过工程措施加以稳固,因此急转的水流将集中冲刷埃格兰克以西的河岸北侧,而此处河道岸线释放后侧向侵蚀不断加强,河道将由此向西动态蜿蜒;3随着季节性洪流的入侵,河流两岸将形成一系列由坑塘、洼地和河漫滩组成的湿地生境,这些区域既可蓄洪又可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通过方案比较选择具体措施,最终确定通过增强防洪、岸线释放和塑形、营建河漫滩系统等具体做法实现“意向景象”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图尔河南岸弗拉赫和路灵(Rüdlingerfeld)等农业区多属圩田区,农田土壤水分含量高,生产条件受制约。项目将开挖河床获取的土方用于增高、强化和重建防洪堤,并用肥沃的河床土壤沉积物加厚农业区的土层。
大范围高强度监测与弹性措施
为配合整体流域的防洪规划,适时响应图尔河水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项目组开展了七项高强度的监测工作,包括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河床高度监测、河流位置监测、浮木险情监测、生物监测和蚊情预测。这些信息为项目方案的适时调整和流域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利用影像监测来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河流沿岸风景的动态变化过程。
实施施效果
项目至今已完成约5.3km河道的岸线释放,第二阶段防洪和自然修复工程正持续开展。目前莱茵河畔的埃利孔镇和弗拉赫农业区已基本摆脱洪水困扰,居民和游客可以在公众开放区域休憩并欣赏独特的泛洪区景观。
个人评价:
1、规划体系的完善性:包括前期规划阶段—实施阶段—过程动态检查—规划结果评价—示范效应
2、多领域参与方案的制定,项目组聘请来自林业、农业、土壤保护、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技术支持,而项目附属监督委员会则负责监督并提供建议。
3、实施手段的可取性:研究对象有个别到一般,展现示范效应。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