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体黑臭现状与“水十条”的目标要求存在巨大差距,成为今后全国各地水环境整治的热点问题,但由于污染成因复杂,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那么,现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成就喜人,但为何还到处都是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这么重,技术这么多,究竟怎么选?有没有快速有效的技术?黑臭水体治理和维持的资金需求量大,钱从哪儿来?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当前仍面临哪些难点与挑战?近期《水工业市场》杂志特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环境院副院长、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孙永利就目前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水工业市场:现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成就喜人,但为何还到处都是黑臭水体?
孙永利: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89.34%,其中80%以上的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80%,更有40%的城市超过90%。表面上看我们的污水处理成就喜人,但从官方公布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看,截至2016年2月16日,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18座城市累计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仅77座城市未发现黑臭水体,表明城市水体黑臭现象仍较为突出,黑臭问题普遍存在。
城市水体黑臭现象为何普遍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从污水处理率的本质出发探究根源,大家都知道,污水处理率是以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与污水排放量的比值进行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在早期还是很适用的,对于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情况下其不适应性问题日渐显现。首先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COD不足260mg/L,远低于城市污水应有的理论浓度,也就是说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大量掺混了山涧水、河水、浅层地表水等,已经不是真正的“污水”。另外,所谓的污水排放量仍是一个计算值,其准确性有待考究。为此,在住建部城建司的指导下,我们也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对“污水处理率”指标进行校准,根据初步结果看,真正的“污水处理率”不容乐观,很多城市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人口密度大,城市居民卫生习惯差等原因还导致了我国很多城市存在严重的雨水径流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很多城市河道多次治理但始终难以解决污染反复问题的重要原因。
除了污水处理率实际值较低以及雨水径流等原因导致的水体污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河道底泥污染问题。大家都知道,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建成了近4000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接近1.6亿立方米/天,但是这些大部分是最近几年建成的,污水厂没有建成之前,很多城市都是把河道作为主要的排污通道,造成河道底泥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城市面临着不清理底泥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黑臭问题,而底泥清理又无最终出路的两难选择。所以,下一步,如何做好截污控污工程会是一个重点。
水工业市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这么重,技术这么多,究竟怎么选?有没有快速有效的技术?
孙永利: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污染类型繁多,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治理技术选择的难度。为指导城市政府及相关的咨询和设计机构很好地选择治理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从控源截污、内源控制、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艺技术,明确了技术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点和限制条件。
但是,城市水体的位置和公众敏感度有所区别,污染成因及治理目标要求不尽相同,不宜用统一的标准选择治理技术,而应结合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法。黑臭水体整治应体现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强化“一水体一方案”的技术要求,强化整治方案的顶层设计,每个技术或工程应有明确的目标。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